红芯浏览器陷造假风波: “自主研发”遭到质疑
发布日期:2023-01-30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打开红芯浏览器官网,“自主可控”、“国产”等字眼会首先映入眼帘,正是这样一款长期以“国产、自主可控”为宣传点的浏览器,近日却陷入了一场造假风波。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据红芯披露,投资方主要来自它的客户——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以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等投资机构。红芯在其融资新闻稿中曾如是定位:“作为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红芯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坚持技术创新,全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但融资消息发布当天,红芯浏览器却被爆出安装包内都是Chrome文件,外界也随之质疑红芯浏览器就是在Chrome浏览器内核的基础上套了一个壳。对此,红芯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回应称,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同时也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则表示,虽然红芯浏览器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因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创新。不过这一说法似乎很难服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主流浏览器基本都是基于Chromium(Chrome浏览器的开源项目),而且大家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但对外宣传时会说“基于Chrome的自主研发”,这个前提很重要。 织梦好,好织梦
夸大的“国产”
在红芯的融资新闻稿中,提到了世界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分别是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和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红芯直接将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对标成世界第五颗,丝毫没有提及基于Chrome开发的事情。而在其官网,记者找到了一句非常模糊的描述:“红芯内核基于通用内核架构,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360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梁志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几个主流的浏览器内核中,Chromium是性能最强,标准支持最好的,国内的360、QQ、UC、搜狗等浏览器也都是基于这一内核。据梁志辉介绍,Chromium主要的代码是基于MIT license开源协议。从协议层面上,Chromium鼓励第三方基于chromium代码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不要求二次开源。而从项目上,Chromium产品的发展是跟开源社区绑定一起,无论是代码审核、bug反馈、需求收集、标准制定,都深深地跟社区绑定一块,密不可分。“所以,Opera做了这么多年的浏览器,也许是为了标准支持和性能原因,最后也放弃了自己的内核而采用Chromium内核。”对于浏览器领域的开源及相关资源如何使用,陈本峰应该非常熟悉。根据公开资料,陈本峰此前曾是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成员,具有14年浏览器内核研发和管理经验。所以对于红芯浏览器的产品性能,外界没有太多疑问。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红芯浏览器在使用上没有什么问题。但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向记者表示,红芯浏览器这次最大的问题是虚假宣传。“大家都基于Chrome内核做开发,但红芯偏偏故意抛开这一点,说自己是自主研发。”刘兴亮坦言,公司在对外宣传上,基本都存在一定的过度包装,但红芯这次也赶上了一个特殊时点。“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大家对中国任何的高新技术都非常关注,红芯此前的宣传已经给自己贴上了‘国产自主’的标签,但现在造假风波一出,也成为了群众的发泄口。”红芯此次风波不由让人想到以前的“汉芯”造假事件。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宣称自主研发了高性能芯片“汉芯一号”,但其实是将摩托罗拉芯片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陈本峰对于别人将红芯与汉芯进行对比,感到很无辜。梁志辉向记者表示,从产品精神上,Chromium就是靠开源打败了闭源的IE,所以不用担心使用Chromium等于芯片“打磨”。但对于红芯不主动披露开源的做法,业内一致持批判的态度。某企业的一位投资总监在其朋友圈评价此事时表示,“遵循BSD协议开源的代码,微软抄过,苹果也抄过。但抄作业的人都大大方方承认,也按要求在产品中继续保留BSD协议。像红芯浏览器这种完全无视开源项目版权,抄作业抄成‘自主创新’,大肆宣扬,而不主动披露源代码版权的,有可能遭到版权方的起诉。”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