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合理避税」 如何合理避税
发布日期:2023-01-26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如何合理避税:如何合理避税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也就是行内人士所说的合理避税呢?
合法合理的避税是一项高智商的行为,首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能找到税法的漏洞,其次要有较高的智商,能设计出合理避税的方案。一般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门从事这个工作,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予提的费用应该进行予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9万9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予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在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10--特别“另类”的办法,我就不说了。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11.去境外注册个公司,最好是像英属维尔京群岛这样的地方,再以外资的身份在中国开公司,并在中国开关联公司,比如:英特尔在大连要开工厂了,假设每片芯片的成本是500元,批发价为1500元,如果直接卖的话,1000的利润要交税,可以这样,先以510元的价格出口给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再以1490元的价格进口给在上海注册的另一家公司,三家公司都属于英特尔,通过这种进出口,由于香港所得税比较低,少交了不少税.英属维尔京群岛免所得税.
12.让员工做公交时都拿票,吃肯德基时都拿发票,这些钱公司做帐为交通费和招待费,以货币形式直接发放给员工,并从员工工资中直接扣除,这样员工少交税,公司又可以拿这些发票以成本的形式在税前扣除,相当于公司也少交税.
13.买一些损耗品,直接发给员工,并从工资中扣除,而这些则做为成本在税前扣除,减少员工的税相当于提高了员工待遇.
2,3举例:员工工资3000,共有1000名员工,那么员工交的税为:(25+90)*1000=115000,员工实拿3000-115=2885,员工都是要吃饭,做车等的,假设每月这些每人报销1400,那么员工实拿3000元,等于免税,对公司而言都是成本,都可以在税前扣除,相当与提高了员工工资.同理,通过这种办法,给员工实拿2885,对员工而言,并没损失,相当于公司减少了成本.
收起回答其他回答:利用股权投资进行巧妙避税是股权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通过股权投资收益进行合理避税,不仅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利润,还可以使他们的方法符合游戏规则。就股权投资收益避税而言,虽然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深圳某网络公司大股东李哥,由于缺乏流动性,2000年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4家风险投资机构,股权转让净收益9505.28万元。李哥的股权转让基金没有从公司提取,而是以公积金的形式留存在公司账户,用于再投资或公司发展。但税务机关检查后认为,李戈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901.06万元。李哥因为坚持自己的股份转让收入再投资,又没有拿到钱,所以拒绝交税,应该不交个人所得税。2003年8月4日,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在当地媒体上发布公告,曝光25名大纳税人,其中女老板李戈因个人所得税欠税1901.06万元成为曝光名单中唯一的个人纳税人,这也是深圳首次曝光,引起全国关注。本案告诉投资者,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股权转让所得为财产转让所得,应按20%的税率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看,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对该案的检查和处理完全符合税法的规定。但作为投资人,李戈是不是增加公司流动性,吸引风险投资的唯一途径?答案是否定的,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李哥在处置自己的股权投资收益时没有进行科学的税务筹划。那么,股权投资收益的规划方法有哪些呢?保留被投资企业的利润,不分配。就股权投资而言,有个人股权投资和企业股权投资。个人从被投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未分配净利润中取得的股息投资收益(包括被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应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在被投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包括被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后,以未分配净利润取得股利投资收益。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也不同。税法规定,投资者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规定外,所得投资收益应当按照规定恢复为税前收益。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
如何合理避税:一家公司如何合理避税
在中国大陆根据交税来分:定额定税户、小规模纳税户、一般纳税户。对定额定税户的税的问题,就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小规模纳税人按营业额的6%交营业税,同时还产生“教育、城建、防洪”等附加税,大概折合起来一共是7.3—7.5%。一般纳税人是交增值税的,税率17%,增值部分才交税,但现在在广东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都对一般纳税人采取了“税赋率”的年审办法:贸易公司3%,工厂5%,使大家都感觉税的负担太重。而且还有企业所得税:3万以内18%;3-10万以内27%;10万以上33%。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也就是行内人士所说的合理避税呢?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予提的费用应该进行予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9万9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予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在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10--特别“另类”的办法,我就不说了。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收起回答其他回答:外商利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权和国外市场信息的优势,高价进口生产用原辅材料,低价经销出口产品,赚取进销差价。比如扬州xxxx有限公司是香港xxxx有限公司和扬州xx厂的合资企业,双方投资占注册资本的50%,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是香港员工。起初,香港方面负责合资公司的筹备、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此期间,港商从香港xx有限公司进口了74万美元的原辅材料。后来,由于港方管理期间亏损严重,董事会决定由中方管理合资企业。中方直接从外方购买生产所需的进口原辅材料,价格比原港方进口便宜40%左右。在此期间,港商通过进口原辅材料赚取了25.3万美元的商业利润。【/h/】一些外方通过进口设备的价格达到避税的目的[/h/】①在合资合同中,中外双方投资的房屋和设备价格都很高,人为增加投资,虚增固定资产,以达到多折旧少所得税的目的。
(2)部分外商通过买卖投资企业需要进口的设备获利。一些外商把旧设备冒充新设备,把有缺陷的设备冒充完美设备,把陈旧设备冒充先进设备,按新设备定价,不仅影响合资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给合资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设立100%控股的外资企业转移利润
一些国外厂商利用我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信息敏感、劳动力廉价、政策优惠等优势,将部分生产活动从国内或其他地区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这些外资企业大多是“两头出来”的制造加工企业。企业本身在国外没有独立的购销网络和渠道,而是依靠海外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为其采购原材料和承销产品。因为是集团公司内部的产品转让,所以外资企业和海外关联公司之间的结算大多采用内部定价,通过提高原材料价格和降低产品价格来规避我们的税收。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产品销售不成问题,生产已经饱和。但企业出现亏损,或者虽有盈利,但盈利水平低。然而,尽管亏损或微利,生产规模并没有缩小,而是不断扩大。【/h/】合资、合作企业的外方通过承包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并自行获得经营利润[/h/】目前,部分合资、合作企业也进行承包经营,“两头在外”的企业一般由外方承包。通过承包,虽然每年保证中方一定的收入,但也为承包方转让利润提供了条件。【/h/】通过转让定价转让应税所得【/h/】通过货物购销和财务收支的异常定价在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应税所得,是外商避税的常见做法。
6。进口项目合同免税项目中包含应税项目
在部分进口项目中,由于中方谈判人员经验不足或其他原因,外商在中方违约的情况下,将应税特许权使用费或项目资金计入设备价格。合同价格仅反映设备总价,即使是技术服务或安装操作的数量也是不够的。外国商人通过签署这样的合同来逃避责任。
7。承包工程避税
自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许多外国公司来到中国承接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服务。对于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收入,国家允许扣除70%的设备材料费用,其余30%的收入只征收工商统一税和企业所得税,实行从宽优惠、手续简单的原则。
8。利用我国对汇出利润的规定避税
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外方汇出利润汇出境外时,应缴纳所得税,不汇出的,不纳税。针对这一规定,一些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采取各种方法将其利润转移到国外,以避免在中国征税。
9。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依靠国内企业避税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的特殊优惠,根据国内企业的出口规定,他们生产的产品不能退税。但也有一些外商(包括一些“三资”企业的代理商、中介、外方代表),打着增加投资、为内资企业引进设备的旗号,千方百计与内资企业挂钩,与内资企业合谋,将三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转让给内资企业出口,或将内资企业转让的商标通过中介出口给其他企业,以求退税。甚至有一些外商专门以“投资”、“办厂”为诱饵,以取得出口退税证明为条件,敲诈急于吸引外资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为其提供出口退税的便利条件。
10。利用税法的优惠条款
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经济特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内设立机构和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位于沿海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旧城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s2/】如何合理避税:如何合理避税?
常用的避税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定价法、成本计算法、融资法和租赁法。 [编辑本段]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新税法的颁布实施将减免税的权力收归国务院,避免了减免税过多过乱的现象。同时,税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与其有关的咨询、服务、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等等。企业应该加强这方面优惠政策的研究,力争经过收入调整使企业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税,壮大企业实力。 同时,现在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他们开出的招商引资条件十分诱人,大多均以减免若干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各种费用等等条件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如果您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或受鼓励产业,如此优惠的条件当然成为企业规避税收的优先考虑因素之一。 [编辑本段]定价转移 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转移定价的避税原则,一般适用于税率有差异的相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 出于不能公开的原因,对我们接触到的部分企业和公司的规避税收行为均予匿名。某公司 A将总部设在了沿海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率优惠。他们的产品生产是由A公司设在中国地区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适用33%的比例税率。 A公司每年从 B公司购进产品100万件对国外销售,进价每件6.8元,售价每件8.3元。显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5.2元/件,那么这两家公司的利润与应缴税款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A公司年利润额=(8.3—6.8)*100=15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150*15%=22.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8—5.2)*100=16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160*33%=52.8(万元) A、 B两公司总共缴纳所得税=22.5+52.8=75.3(万元) 出于避税的目的,可以将税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润转移到 A公司。我们已经知道,A公司从B公司购进产品单价为6元,仍以8.3元售出,则: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80*33%=26.4(万元) A、B两公司共纳所得税=34.5+26.4=60.9(万元) 这两家公司A、B利润转移前后,两公司年利润总和为:150+160=310万元;而利润转移后的总利润为:230+80=310(万元)。在利润转移前后,两家公司的总利润还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转移定价后,两家公司他们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75.3—60.9=14.4万元。只要企业能寻找到两个税率相差更大的地区,在这两家企业间进行贸易和合作,贸易的额度越大,所能节省的税收就会越多。 [编辑本段]分摊费用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摊入成本。费用分摊就是指企业在保证费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从账目找到平衡,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尽可能地最大摊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常用的费用分摊原则一般包括实际费用分摊、平均摊销和不规则摊销等。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折旧计算法,我们就可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无论采用哪一种分摊,只要让费用尽早地摊入成本,使早期摊入成本的费用越大,那么就越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避税的目的。至于哪一种分摊方法最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限度地避税目的,需要根据预期费用发生的时间及数额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并最后确定。 通过名义筹资避税 这一原则就是利用一定的筹资技术,使得企业达到最高的利润水平和最轻低的税负水平。一般说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有三个渠道:1、自我积累:2、借贷(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3、发行股票。自我积累的奖金是企业税后分配的利润,而股票发行应该支付的股利也是作为税后利润分配的一种方式,二者都不能抵减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因而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借贷的利息支出从税前利润中扣减,可以冲减利润而最终避税。 [编辑本段]资产租赁 租赁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从承租人来说,租赁可以避免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的负担和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由于租金从税前利润中扣减,可冲减利润而达到避税。 以上方法,只是我们接触企业财务人员所了解到的部分方法与技巧。我们相信,在企业界一定还有更多高明的规避税收的方法。但不论如何,都必须提醒大家:避税必须合法和合理! 自始至终,我们都在强调规避税收的“合法性”。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人大胜利召开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当前,许多中... 收起回答其他回答:合理避税是利润最大化,税负最小化,充分把握财税政策,内容很多,都是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进行,充分利用时差,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或者打擦边球。等等。
其他回答:我觉得你说的是税收筹划。首先要说明的是,税收筹划和避税的含义是不同的。【/h/】避税: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或缺陷,使/【/k0/】成为机会,精心安排商业和金融活动,以达到最小税负的经济行为。【/h/】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对融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实现安排和规划,以在法律前提下尽量减少税收负担为目的的经济活动。【/h/】可以说,税收筹划是合法的,而避税不违法。
【/s2/】如何合理避税:如何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也就是纳税筹划
考虑旧法的弊端新法做出了较大调整,使得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一)从注册区域筹划转变为企业性质的筹划
旧法规定,只有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方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因此,不在此类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可以通过公司分立或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位于此类地区并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企业,甚至利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来谋求税负的减轻。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不再有地域性的要求。因此,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从纳税地点的筹划转移到企业性质的筹划上来。
(二)从职工数量筹划转变为职工特点的筹划
旧法规定、只有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在这一政策引导限制下,普通盈利企业只能在减少职工数量,提高职工劳动强度上进行筹划;新法规定所有企业只要录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并从事国家鼓励的经营活动都可享受减免税或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为此,企业应认真策划,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分析录用上述人员与一般人员在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应注意做好相关证件的备案、劳动合同的签署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从组织规模的筹划转变为组织架构的筹划
新法采用“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因此企业应当预计分支机构的盈亏情况并据此做出分支机构性质的决策。
(四)预提所得税的筹划
对股息征税是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而我国对外资企业的股息免征所得税,这也是导致出现日益严重的“假外资”现象及税源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开征所得税,税率为20%,这对部分借国外低税区来华投资的企业有较大影响。这部分非居民纳税人可以利用我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协定合理避税。如目前我国香港、爱尔兰、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税收协定均约定对股息适用不超过5%的预提所得税税率,美国、加拿大等国与我国签订的税收协议对股息适用不超过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非居民企业可以将公司注册地迁往上述国家或地区,从而规避部分税收。这是一种着眼于长远的避税方法。另一种短期避税方法是尽快将已有的股息汇出境外,或者在新企业所得税法生效前进行股息再投资,不仅可避免20%的所得税,还可以享受原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退税优惠政策。
(五)其他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本法公布前已经批准设立的企业,依照当时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本法规定的税率”;“法律设置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特定地区内,以及国务院已规定执行上述地区特殊政策的地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而对于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公布后批准设立的企业则依照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25%的税率。那么近期准备设立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借壳”避税,这就是借用已设立在低税率地区实际只是有少量业务或者干脆没有业务的休眠企业的壳资源从事新业务,从而享受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当然,这种做法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更适合集团公司利用下属休眠企业开设新业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收起回答
【/s2/】如何合理避税:不要学范冰冰!个人合理避税的正确姿态
设身处地想一想。范冰冰此刻心情一定很冷,偷税被罚8.8亿。要补多少戏!有网友嘲讽说,北京的学区房就算卖几十套,也买得起。偷税漏税,违反国家法律一定不能做!所以个人避税必须合法合理。不能学范冰冰。如果你失去了你的妻子,你将失去你的士兵!容嬷嬷:当年扎你没错吧?没钱,名声臭。而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一直提心吊胆。因为一旦再犯,不是罚款的问题,而是监禁的问题!个人合理避税,网上有很多帖子,但大多是互相携带,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有的甚至是违法的,容易被税务机关处罚,比如用个人消费发票冲抵办公费用。有些是合法的,但不合理。他们简直就是“捡芝麻丢西瓜”。比如大量岗位鼓吹“多交公积金避税”。龙成俊在这里做了简要的分析。公积金多交虽然可以避税,但是公积金存在于公积金管理中心,基本没有收入。多年以后拿出来,算上通货膨胀,购买力会大大降低。除了投资,没有什么能抵御通货膨胀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有人缴纳公积金超过10万,最多避税3000元。退休30年,会略多于10万。但是如果把钱投进去,比如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债券,风险很低,利率至少6%,滚动投资30年能拿到57万!是10万元的5倍以上!如果你有很强的投资能力,能达到10%的复合年收益率,你就少赚了160多万!10%的年化收益率并不是很难。我们来看看。为了省下3000元的税,我们未来会损失47万元甚至更多的投资收益。是“捡芝麻丢西瓜”?缴纳企业年金也是一样,甚至更差。因为企业年金一般都是在你退休后一次性取出来的,而且你要缴纳大量的个人所得税。换句话说,企业年金只是所得税的延期缴纳,不仅没有合理的避税,也完全没有投资收益!这些避税方法的关键是没有全面考虑问题。避税其实是理财的一个方面,属于“节流”,投资属于“开源”。“节流”的方法必须与“开源”的方法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更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如果只用一个脑袋跑,很可能就像“捡芝麻丢西瓜”。那么有哪些合理的个人避税方法呢?龙成君列举几个,供各位朋友参考。重要的是结合你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理财,一定要合理合法!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先说适合大多数人的。1.收入分成金额大。因为个人收入,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劳动收入,都是累进税制,即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最高可达45%。如果大量收入分配到其他月份,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合理避税。此外,年终奖金也可以分配到12个月进行计税。2.一部分工资折算成福利。如前所述,工资收入是累进税制。工资越低,适用税率越低。如果将一部分工资转化为福利,比如提供交通、住宿等福利,可以有效降低税率,从而合理避税。3.办公室补贴避税。给个人的一些补贴可以免税。比如出差津贴、误餐津贴、通讯津贴、防暑降温津贴、取暖津贴等。免税金额在几百元左右(单项),具体种类和免税金额视当地政策而定。4.劳动力成本变成工资。工资所得税税率至少为3%,劳务费税率至少为20%,是前者的7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用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公司员工,这样税率会大大降低,尤其是收入较低的时候。先说几个收入较高,符合一些条件的特殊朋友。5.将工资转化为股息收入、期权等。对于高收入的朋友,经常适用45%的税率。但如果通过合理规划将工资转化为股息或期权,税率只有20%,显然减轻了很多税收负担。6.注册独资企业、个体户和工作室等。通过建立个体企业,高收入人群的工资转化为企业获得的服务收入。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和相关附加税往往低于45%的最高税率。而一些个人办公费用可以在企业内部抵消。此外,一些园区对个体企业有特殊优惠,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设立个体企业。7.利用地方税收优惠。个税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共有的税种,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为了吸引投资,许多开发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都会对落户企业给予一定的退税,并对企业员工给予退税。高达70%,视当地政策而定。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容来自dedecms
当然,具体合理的避税措施不仅仅是龙城君提到的,小合伙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关键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财务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不要为了避税而以薄利为代价亏钱。不要像范冰冰那样偷鸡,不要折米。记住,一定要合法!龙城君不时会和朋友分析投资理财的干货,敬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孙子兵法与投资10,000.5,有兴趣的朋友扫码开户,十分钟搞定http://u.jzsec.com/share.php?邀请代码=wzbk2(二维码自动识别)
如何合理避税:12种合理避税方式
区分“合理避税”和“偷税”:要告诉大家,合理避税不是偷税,是在法律范围内减轻税收压力,避免企业因为税务知识的盲点而多缴税款或被税务局罚款。因此,企业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税的基本知识。
一、根据政策避税的常用方法
注:以下税率以国家最新政策为准!
1.目前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下: dedecms.com
(1)每月发票金额不超过3万,免征增值税和附加税(适用于普通增值税发票)。
(2)每月发票金额不超过10万元,免交教育费和地方教育费附加(适用于增值税普通发票)。
(3)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收入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比如在小微利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果月末已经开出近3万张发票,并且很快就有一笔收入要收,尽量不要确认当月的收入,这样可以减少增值税的缴纳。
2.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下:
(1)企业的R&D费用可以税前扣除175%。
(2)如果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少交10%的企业所得税和15%的利润。(非高新技术企业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这两个规定对高科技企业能减轻多少税负?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假设一家高科技企业净利润200万,研发费用100万。
根据优惠政策,企业的R&D费用可以按175%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可以扣除175万元,只需按15%的税率缴纳剩余的25万元,即高新技术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3.75万元。
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申请R&D费用税前减免比较困难,因为税务局的筛选条件比较严格,即使申请成功,减免后的利润也要按25%征税,还要缴纳1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尽快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轻松享受政策优惠。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尽快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3.年终奖纳税优惠政策如下:
年终奖的准确名称是“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的计税方法是一种相对优惠的算法,是全年唯一可以除以12计算出合适税率的税收优惠。
年终奖是对员工过去一年表现的肯定。“年终双薪制”是最常见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之一,被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外企广泛采用。
企业要利用好“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织梦好,好织梦
(1)纳税人获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一个月工资和工资收入分别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这种计税方法只允许每个纳税人采用一次。
(2)纳税人获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各种奖金,如半年奖金、季度奖金、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应当与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纳税人是个人,企业为职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能税前扣除。年度结算时,企业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容易忽视并导致多缴税款的四种情况
注:以下税率以国家最新政策为准!
1.如果没有业务,则需要零申报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营业执照批准后,必须每月向税务局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不管你有没有赚钱,不管你有没有生意,每个月都要根据经营情况做一个账,然后根据账本向税务局进行纳税申报。现在小规模企业一个季度的开票金额在9万元以内,可以零申报。零声明处理起来也相对简单。如不办理,企业将面临2000元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零申报的,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如有不实情况,由税务机关依法查处。
2.增值税税率只与行业有关,与进项税率无关
关于这一点,比如:增值税第二条规定图书销售税率为11%。即只要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售书税率为11%。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卖书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但是他拿到的印刷书的进项发票是17%,那么11%的税率在交税的时候还能继续适用吗?(即纳税时,税率按11%的税率扣除17%)。
答案是肯定的,公司仍然适用11%的税率,因为行业性质决定增值税税率,与进项税率无关。
3.合同无效时记得交税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与外界签订合同。如果中途发生意外,双方将解除合同,也需要履行缴纳印花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在起讫时加盖。由此可见,企业是否应该缴纳印花税,取决于合同是否签订。也就是说,只要双方签订应税合同,就要在合同签订后申报缴纳印花税,与合同是否无效无关。
4.如果你不收发票,你将不得不付更多的税
税务机关实行“票控税控”,企业所有费用必须取得合法证明,否则无法税前支付。能够获得合法凭证(发票)已经成为企业节税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些人不能在乎。当对方以优惠的名义诱导企业不开具发票时,有些企业会同意,其实是一种劣势。例如:
公司1000块钱买办公用品,不开发票只需要付900,开了需要付1000。表面上看,不这么做可以为企业节省100元。
但现实是:多交100元,企业所得税可以少交330元;少交100元,企业所得税多交330元。你可以看到拿发票和不拿发票的区别。所以,企业人员一定要记住,不拿到发票就要多缴税。
3.企业家必须知道的五项节税技巧
注:以下税率以国家最新政策为准!
1.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将个人专利投入公司
如果企业的所有者或员工拥有一项专利并提供给公司使用,公司可以对个人的专利进行合理的估价,以有价值的份额的形式带入公司使用,并签订正式合同。这样专利就会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合理的摊销方法将其计入成本,从而减少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2.合理提高员工福利,包括成本和摊销利润
中小企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在不超过应纳税工资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如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员工基金(如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并增加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这些费用计入企业成本,从而摊销企业利润,减轻税收负担。
3.混合销售要依法签订,单独征税
如果一个销售行为同时涉及服务和商品,那就是混合销售。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个必须是相同的销售行为,另一个必须涉及服务和商品,两者缺一不可。还有税务筹划点需要注意。
比如一个生产设备,提供安装服务的企业,肯定是想降低材料价格,提高安装服务价格,让17%的材料销售增值税收进11%的建筑服务销售,减轻增值税负担,增加税后收入。
但对于买方来说,更可取的是获得更多的进项抵扣税,从而提高报销额度,即希望对方按照17%的税率纳税。所以如何开票是双方博弈的过程,每个会计都要认清这一点,以免在税务交易中被对方有所计划,导致自己多缴税款。最明智的做法是依法签约,分税制,公平合理。
4.如果发票丢失并及时补救,仍可报销并记录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凭票控税,因为涉及税收,发票丢了是不可能重开的。但是没有发票,不能凭票报销,公司可以入账。我该怎么办?
发票丢了不要慌。您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进行补救:
一、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由原签发单位加盖公章予以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编号、金额和内容,经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作为原始凭证使用。
第二种:如确实无法取得证件,如火车、轮船、机票等证件,应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经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单位领导批准后,作为原始证件。
5.成本中的公司费用和股东个人消费不应混在一起,应明确划分
比如有的公司买房买车付款,却把权利人写成股东而不是交钱的单位,钱没有在账面上显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这样合理吗?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这是一个公司费用和股东个人费用混在一起的例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为公司股东分红,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应计入公司成本。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要列在账上,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务负担。
【/s2/】如何合理避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如何合理避税?
所得税结算缴纳时如何合理避税?所得税结算的时候发现,尼玛,交起来特别困难,而且税高。你能想出一些少缴税的方法吗?避免避税?个人理解:什么是避税?这是企图逃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企业所得税结算缴纳的时候,发现税款超出预期,那么税款怎么可能漏收不到,永远?"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4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0534128f4fc3954aee1720786cebd7c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ae23df487d825d9ebe756a9662c919f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4.zhimg.com/v2-bae23df487d825d9ebe756a9662c919f_b.jpg"/>合理节税是在业务发生之前,业务发生的时候,已经产生了相应的税收,当前的“避税”就是偷税漏税。
本文来自织梦
专业节税服务机构智睿华业
从事节税服务和政府会计服务,期待关注我们微信官方账号:“彭说税(id:彭英文)”每天更新节税知识,解读最新政策。- 上一篇:「怎么样合理避税」 怎样合理的避税?
- 下一篇:「怎么避税」 开公司如何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