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用权侵权赔偿_集群智慧云企服务|信息服务中心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商标专用权侵权赔偿

发布日期:2023-01-29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商标专用权侵权赔偿

商标侵权赔偿标准

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商标侵权的赔偿标准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侵权期间遭受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前款规定的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情节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这一规定中的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看似完善,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从侵权中获得的最具体的利益是什么,被侵权人遭受了哪些损失,具体数额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商标侵权赔偿只是一个字空。在这里,笔者想介绍一下侵权的利益,侵权损失的利益,法益。 (一)侵权利润计算 关于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获得的利益,可以按照侵权商品的销售额和该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商品的单位利润不能确定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9年12月29日的《关于商标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规定:“侵权人在侵权过程中获得的利润,一般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和应纳税款。销售收入的计算只涉及侵权人的实际收入,即销售商品的收入不包括库存商品。” 虽然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基准是侵权利润。但是,在商业运营中,企业获得的利润可以分为三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指扣除成本后的全部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是指税前收入,所得税应作为销售补偿的一部分退还,其他费用应扣除,产品销售税不退还;净利润是指不仅要从利润中扣除成本,还要扣除其他费用,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净利润作为赔偿金额。在侵权利润赔偿问题上,选择主营业务利润作为侵权赔偿金额更为合理,不仅不需要缴纳自营产生的所得税来保护被侵权人的利益,而且有助于遏制侵权行为。 但在商标侵权的情况下,如果商标侵权的客体只是商标所有人的一种或几种产品,而不是全部产品,则应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实用公式为:侵权利润=侵权期间销售总额×侵权商品比例×利润率。其中,侵权商品的分销比例是指侵权商品在所有商品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以上对侵权利润的讨论,侵权期间总销售额与侵权商品的分销比例的乘积就是上述提到的主要营业利润。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标准

1、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达到规定的备案标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违法所得数额(即销售收入,下同)达到下列标准的,应当立案: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在2万元以上的;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 (三)伪造或者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犯罪分子相勾结,为其提供制造、销售、使用、储存、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并以假冒注册商标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3、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一)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所列行为,违法经营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所列行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的,或者擅自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2万个以上的。 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虽不符合第二条第(一)项、第(三)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给予两次行政处罚的; (二)假冒人用药品注册商标的; (三)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假冒商标商品或者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的; (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的。 5、企业事业单位有上述行为符合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立案标准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凡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直接联系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案件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认为需要直接受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也可以立案侦查。

推荐阅读: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侵权期间遭受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前款规定的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情节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法律规定了确定商标侵权人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采用法定计算方法难以确定赔偿金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赔偿50万元以下。但法律并没有赋予受害人计算侵权赔偿金额的主动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侵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弥补了这一不足。《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责任时,可以按照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金额。” 在计算侵权赔偿金额时,被侵权方不仅要计算商标侵权的损失,还要计算被侵权方为调查、取证、协商、调解、诉讼等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诉讼聘请律师所支付的费用。 当然,在被侵权方依法制定出赔偿计算方法并计算出赔偿金额后,人民法院在作出最终判决前,还应考虑具体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限、后果、商标信誉、许可费等综合因素。 以上是边肖为大家提供的“商标侵权赔偿”。希望大家能喜欢!

商标专用权侵权赔偿